原题:“人大聚力 法治护航自贸港封关运作十大行动”加快推进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一线彰显人大担当
2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将通过全省各级人大代表联络站面向企业及基层群众宣讲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政策;省人大法制工委及相关专工委组织专家走进园区为企业解答法律疑问,并开展立法调研,听取企业意见建议……11月21日,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从省人大常委会相关部门获悉,自10月底部署开展“人大聚力 法治护航自贸港封关运作十大行动”(以下简称“十大行动”)以来,“十大行动”紧锣密鼓推进,形成一批初步成果。
开展“十大行动”,旨在依法发挥人大职能,进一步筑牢思想根基,推动法规体系更加完备、法治监督更加有力、法治环境更加优化、代表作用更加彰显,助力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
聚焦各项主题,省人大常委会加快推进“十大行动”——
强化思想引领,省人大常委会开设省人大常委会会议闭幕后自贸港专题讲座,并对2025年11月到2026年11月的讲座专题作出初步安排;
摸清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底数”,省人大机关紧扣自贸港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已完成专题调研13项,至明年年底还计划开展专题调研及立法调研共33项;
聚焦自贸港封关运作重点工作开展监督,比如在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中,重点对封关运作相关重点项目资金安排保障情况进行审查,推动资金及时保障到位……
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把“十大行动”作为人大机关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有力抓手,坚决以实际行动展示人大机关的良好形象。
法治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核心保障。省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建设作为“十大行动”中的重要内容系统推进,一方面加快落实封关运作前后急需的立法项目,另一方面依法对已出台的重要自贸港法规或法规中的重要条款开展立法后评估,同时对实施满两年的海南自贸港法规,要求主管法规实施的部门或单位报告法规实施情况,确保法规好用、管用,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
“十大行动”还明确提出开展“自贸港法律法规进企业”活动,解答经营主体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后的法律疑问,并收集法规落实中的堵点问题并推动解决。比如,在11月4日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旅游条例》解读会上,现场向全省100家旅行社、10家导游服务公司主要负责人及100名导游代表解读《条例》亮点;10月14日至15日,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先后赴儋州市、澄迈县、海口市开展《海南自由贸易港现代物流业促进规定(草案)》立法调研,邀请30余家物流企业参加座谈会,并在法规中充分吸收采纳企业的修改建议,解决企业反映的琼州海峡过海物流成本高等问题……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通过高质量开展“十大行动”,省人大常委会努力构建一流法治环境,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成为投资热土。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聚焦封关运作前后的群众关切,省人大常委会依托全省各级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进站开展政策宣讲活动,收集群众诉求,推动民意转化为高质量议案建议。此外,还将组织全省各级人大代表聚焦自贸港建设特别是封关运作开展集中视察。
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将认真贯彻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动员大会精神,以只争朝夕的状态把工作往前面赶、往实里落,加速推动“十大行动”落实落地见成效,以积极主动的担当作为,为海南自贸港全岛顺利封关运作做出人大应有的贡献。(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