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三亚亚沙会沙滩排球、沙滩手球、攀岩竞赛场馆效果图。(三亚亚沙会组委会供图)
原题:亚沙会竞赛场馆融合自然岸线设计,统筹赛事需要和赛后利用——
服务赛事,更服务三亚
第六届亚洲沙滩运动会(以下简称三亚亚沙会)定于2026年4月22日至30日在三亚举办。日前,三亚亚沙会14个竞赛场馆效果图一经“曝光”,热度高涨,吸引了许多关注的目光。
三亚亚沙会14个竞赛大项赛场多数设在该市天涯区三亚湾天然海岸线沿线,与三亚的滨海资源深度契合。这些场馆并非孤立的竞技之地,而是地域特色、办赛理念与城市未来的具象表达,在“水、沙、岸、馆”的有机组合中,书写了赛事场馆设计的新思路。
布局之巧
一线串珠的地域共生
三亚亚沙会竞赛场馆最鲜明的特色,在于对滨海资源的精准利用,以22公里的三亚湾海岸线为轴线,将11个竞赛场馆如珍珠般串联排布,构建起“一线串珠、多点联动”的空间格局。
沙滩排球、沙滩手球、攀岩三个竞赛项目选址于天涯海角游览区西侧,三亚湾御海俱乐空间的沙滩足球、沙滩摔跤、柔术、台克球四个竞赛项目赛场直面碧波,海月广场水域承载公开游泳与水球赛事,凤凰岛则为沙滩田径提供了独特的海景舞台……这种布局让每一场赛事都成为自然景观的延伸,观众在观赛之余可尽览椰风海韵,运动员则能在海风与阳光中感受运动的魅力。
龙舟项目选址在三亚河,三人篮球将在三亚体育中心举行,展现了布局的弹性智慧,既坚守沙滩赛事的滨海底色,又根据项目特性实现功能分区,配合半小时通勤圈的交通规划,让自然禀赋与赛事效率形成互补。
建造之智
节俭实用的“临时美学”
在“节俭办赛、高效实用”理念指引下,三亚亚沙会竞赛场馆的建设走出了一条轻量化建设之路。14个竞赛项目中,三人篮球直接复用现有场馆,其余12个场馆均以临时设施为主体,总占地约28万平方米的临建设施,仅用3.03万平方米功能用房便满足了赛事需求,更设置1.29万个临时座席保障观赛体验。
开闭幕式举办地亚沙公园指环剧场,通过改造升级将座席从4589席增至6520席,以“节俭办赛”理念实现功能扩容。
这种“临时化”设计并不简单,已完工的沙滩排球、沙滩手球、攀岩场馆,在赛事照明、供水排水等专业配套上均达到国际赛事标准,既避免了赛后闲置的资源浪费,又守护了三亚滨海生态的完整性。
长远之谋
赛时赛后的价值延续
场馆是体育盛会落地的载体,如何让场馆不只为赛、不止于赛?三亚在规划之初便打破“一赛一建、赛后闲置”的困局,将“赛时需求”与“赛后惠民”深度绑定。
三亚体育中心等场馆赛后将持续服务于市民健身与文体活动,部分临时设施则会转化为社区体育资源,让赛事遗产融入民生,带动体育经济、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海岸线的自然融合,到临时设施的务实创新,再到赛后利用的长远布局……三亚亚沙会竞赛场馆的设计证明,体育赛事场馆可通过对地域特色的精准把握,实现体育精神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畅 李艳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