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海口11月1日电(记者吴茂辉、刘邓)31日,“高水平开放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论坛在海口开幕。来自12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以及全国26个省区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350余位政府、智库、高校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海南自贸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战略定位与制度突破展开深入探讨。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致辞中指出,中央在海南布局建设自由贸易港,是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趋势、把握未来发展主动的“先手棋”。“十五五”时期,海南自贸港要充分发挥“重要开放门户”战略作用,成为连接中国大市场与以东盟为主体的RCEP大市场的战略枢纽,以“两个总部基地”为重点的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战略枢纽,以及以共同大市场为重点的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的重要枢纽。
迟福林进一步提出,高标准建设海南自贸港需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建议从四方面推进:一是支持海南打造面向东盟的单边开放新前沿;二是推动“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核心政策全面落地;三是依据海南自贸港法推进制度集成创新;四是用好海南自贸港法规制定权,构建完善的法治体系。
在随后的专题演讲环节,多位国内外专家分享了见解。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实践访问教授曹远征指出,海南需立足实际优化营商环境,坚守初心推动制度型开放,尤其在服务领域勇于创立新标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前执行主任丽贝卡·玛利亚认为,经济特区和自贸区可作为亚太地区各经济体间的强大连接器,通过共享基础设施与协同创新,增强全球动荡背景下的互联互通与供应链韧性。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刘尚希提出,海南应跳出传统工业化路径依赖,直接迈向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发展新时代。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则建议,海南应积极服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资本账户开放等领域探索经验,深化EF账户创新,加强与香港的互动合作。
论坛还设置了两场专题对话。首场对话聚焦“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自由贸易港(区)的角色”,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自贸港是区域一体化的连接器、包容性增长的催化剂和创新生态的培育者,应在促进货物贸易、加强数字基建、对接高标准规则、稳定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场对话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突破”展开。专家建议,海南可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涉及的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议题上先行先试;利用生态优势建立绿色贸易与金融标准,使海南制造成为低碳品牌;实施更具激励性的产业税率政策以鼓励研发创新;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等区域协作,共同面向东盟拓展经贸合作;并依托“双15%”税收政策及开放数字生态,吸引数字企业与高端人才集聚,形成区域数字要素流动的“强磁场”。
本次国际论坛通过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为海南自贸港在新时代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化区域经济协作、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