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海口7月31日电(记者王晖余、吴茂辉)7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后,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政策及配套措施陆续出台。海南省新闻办公室29日下午举行新闻通气会,邀请海南省商务厅、财政厅、海口海关、口岸办有关负责人,对海南自贸港封关政策及配套措施进行深入解读。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后,海关监管范围从“一线”延伸至“二线”,通关便利化要求更高。海口海关副关长田涛表示,海口海关将进一步创新监管模式,按照“智慧监管、信用监管、顺势监管、协同共管”的思路,着力打造与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海关智慧监管模式,实现高效精准监管,促进口岸快速通关。
一是实施智慧监管。建设海关智慧监管平台,打造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监管体系,已与有关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29.7亿条数据进入大数据池,建立147个风险特征库,搭建93个数据模型,开发“零关税”、加工增值、离岛免税等智慧监管场景,应用智能定位、人脸识别等新技术,实现自动化监管、智能化预警。在“二线”口岸运用智能化检查设备提升监管效率。目前,10个“二线”口岸均配置H986等智能化检查设备,被布控查验的货物优先运用H986实施无侵入式查验。
二是实施信用监管。会同省营商厅建立“二线”口岸信用通关制度,对全省7万多家外贸经营主体实施信用分类管理,AEO企业享受最低查验率、最少稽核查频次、适用“分批出岛、集中申报”等便利化措施;“白名单”企业适用“分批出岛、集中申报”等便利化措施,适用低查验率,减少稽核查频次;重点关注名单企业增加抽查比例,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已联合省营商厅建设“二线”口岸信用监管平台,接入交通、银行、市场监管等20余家单位的信用数据321万条,完成6个“二线”信用通关场景建设。
三是实施顺势监管。将海关监管有效嵌入到货物现有出岛流程中,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站放行”;依托“一企一账”“一物一链”大数据池,综合运用智能风控模型,开展风险研判,根据风险研判下达预定式布控指令;加强与安检部门合作,依托机检图像下达即决式布控指令,提升监管效能。
四是实施协同共管。与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合作,建立享惠主体资质备案、运营管理、违规处置、联合惩戒等“零关税”、加工增值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推动完善反走私联防联控机制、建立“二线”口岸非海关监管通道协同机制,设关地与非设关地、监管通道与非监管通道有效联动,确保管得住、通得快、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