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通关时间压缩超九成,种苗存活率提高到95%以上——
从海外到海南,一株草莓苗的极速通关路
15天,立减到1至2天!海南芙锐思植物新品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芙锐思)引种业务负责人林洁,不久前负责从国外引进100株草莓苗,出乎她意料的是,在全新模式下,种苗通关之快远超预期。
为了一株种苗,林洁所在的这家公司从河南一路南“飞”,跨越千里,落户三亚。踏上南繁热土,海南芙锐思千里追寻的并不是先天的热带气候,而是独树一帜的后天“气候”——这里,拥有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高效引进的一流发展“软环境”。
种苗入境何以跑“高速”?这得益于海南创新推出的进境跨关区附条件提离种苗快速通关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了进境种苗“从国内主要入境口岸到海南自贸港的一站式通关”。
随着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提速,“安家”海南已四年的林洁深切感受到,政策春风劲吹,溢出效应持续奔涌,企业有着越来越多的惊喜和收获,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机场不再成为引进种苗“ICU”
从国外引进的草莓苗,顺利到了机场,本是值得高兴的事,但对于林洁来说,这却曾是一桩提心吊胆的“烦心事”——种苗颇为“娇气”,由于机场口岸采样检测需要,一般需要等待一到两周出具实验结果。停留时间一长,种苗容易枯萎甚至死亡,成活质量难以保障。
对于林洁的“烦心事”,海口海关所属三亚海关查检科副科长王纯豪和同事“泡”在南繁硅谷入驻企业调研中发现,这已经成为海外引种企业面临的共同“痛点”,亟待破题。
“痛点”如何产生?王纯豪说,当前海南的国际航线相对较少,尤其是和许多引种的海外国家之间没有直达航线,所以企业只能通过上海、北京等国际航空口岸中转;根据种苗入境相关规定,口岸海关需要现场检查并取样送检,实验室结果出来前,种苗不能提离。
以海南芙锐思进口的草莓苗为例,这些仅有几厘米高的幼苗极其脆弱,在机场口岸待半个多月,很容易“夭折”,往往损耗过半,剩下的也状态堪忧,直接影响后续试验研究质量。
但要想让草莓苗快速通关提离,并非易事。
“难点在于这涉及口岸查验规定,跨多省域中转协作,单独靠海南,很难有效解决。”海口海关动植物检疫处植物检疫科科长陈淑娟介绍,对此,海口海关主动争取海关总署的支持,经海关总署全力推动,海南自贸港在国内率先实施“进境跨关区附条件提离种苗快速通关模式”,成为吸引更多种业企业汇聚海南的一项关键利好。
新模式实施后,海南芙锐思成为海南首批享受政策红利的种业企业,对比传统通关模式,林洁简要算了一下:进境种苗通关时间压缩超九成,种苗存活率提高到95%以上。
新政“及时雨”加速草莓新品种上市
漂洋过海而来,草莓苗到了海南后,并不能马上进入市场。
要入市,它首先接受一场严格“大考”——取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按照传统的流程,入境的草莓苗得先进行隔离检疫,再完成规定的测试,才能申领证书。”林洁说,这个时间很长,需要经过3个生长周期,其中隔离1个周期、180天,测试2个周期、360天。
长达540天的3个生长周期,有没有可能在保证种源安全的前提下适当缩短?
为此,海南多部门密切联动,问需问计于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在国内率先实施“进境植物品种隔离检疫同步开展DUS测试”新政策。DUS测试即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新政落地后,种业企业可以边隔离边科研测试,改串联为并联,节省工作时间。
“能少一个生长周期——180天。”林洁兴奋地表示,新政就像一场及时雨,缩短了植物新品种权申请进程,推动植物新品种审查授权提速,提高进境农业植物新品种的开发利用率。
更多暖心的政策服务落地,让草莓苗加速上市。林洁对此如数家珍:种业企业生产作业场所不足,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提供了专业的植物隔离苗圃,消除企业的“后顾之忧”;海关联合农林部门创新推出“进境植物繁殖材料隔离检疫圃考核互认”举措,全省农业农村、林业、海关考核认可的检疫苗圃三家互认,实现资源互补、执法互助;海南自贸港农业植物新品种审查协作中心靠前服务……
据统计,今年前6月,海口海关支持海南引进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86批次,包括玉米种子、草莓苗、高粱、甜菜种子、种虾等,数量同比增长7.5%,而货值累计达3.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4倍。
如今,林洁亲手引进的草莓苗,已在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月亮岛植物隔离苗圃内“安家”,正茁壮成长。预计今年9月,它们将完成隔离检疫同步DUS测试,快步走向广阔的种业市场,种在广袤的希望的田野上。(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马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