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portrait

深化司改“精装修” 赋能自贸区自贸港建设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发布,海南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海南省法院系统在司法体制改革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绩?省高院在智慧法院建设方面有哪些突破?在探索建设全世界开放程度最高的特殊经济区的过程中,法院工作又将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凤超接受“新华访谈”,回应网友关注热点。
精彩观点
陈凤超陈凤超陈凤超
1
陈凤超

增进人民福祉 全面推行司改“精装修”

增进人民福祉 全面推行司改“精装修”
增进人民福祉 全面推行司改“精装修”
海南作为全国第一批司法改革试点法院,在改革中我们坚决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群众的满不满意、认不认同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这一方向和目标不动摇,不断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2018年,我们提出了司改“精装修”的理念,推出了多项改革举措,比如法官权益保护机制、惩戒机制、员额退出机制、审判委员会议事规则的修订、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等。
我感触最深的是2018年在海口地区基层法院开展的行政案件跨行政区域异地管辖改革。从2018年7月1日起,海口地区基层法院开展为期一年的行政案件跨行政区域异地管辖改革试点。海口市四个区法院受理的一审行政案件实行轮转式管辖,即秀英→琼山→美兰→龙华→秀英。目的是更好地排除行政不当干预,提升公信度。这次改革我们没有机械地照搬以往传统模式,而是在坚持管辖的法定性、强制性的同时,尊重老百姓的程序选择权,不强制进行异地管辖,老百姓也可以选择原管辖法院。以海口市龙华区法院为例,试点改革后,截至2018年底该院受理行政案件81件,其中6个案件的原告选择在原管辖法院,即龙华区法院起诉。
试点半年来,海口辖区法院共受理各类行政案件422件,审结301件,结案率71.33%。改革试点排除和屏蔽行政干预的效果明显,强化了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促进了依法行政,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这一做法不仅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欢迎,也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认可。下一步,我们将总结试点工作经验,逐步进行推广。
2
陈凤超

信息化时代来临 海南法院也在主动拥抱大数据

信息化时代来临 海南法院也在主动拥抱大数据
信息化时代来临 海南法院也在主动拥抱大数据
司法改革和信息化被喻为法院发展的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在信息化时代,主动拥抱大数据,大力提升法院的审判管理水平和诉讼服务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工作的重点。
2018年,海南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仅广大法院干警普遍受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比如,将语音识别系统引入科技法庭,实现语音和文字的快速转换,提升了庭审记录的质量和效率;建设并使用电子卷宗同步生成系统,不仅方便了法官办案,提高了合议庭合议案件的效率,还为公安民警、检察官、律师等调阅卷宗提供了方便;精心打造了具有“十个一键”功能的智慧审判系统,借助科技手段辅助和服务法官办案,有效提高了审判质效。
我们研发的量刑规范化智能辅助办案系统通过自动提取当事人的犯罪事实和量刑情节,自动推送关联法条和类案,并依据历史量刑数据自动推荐量刑建议,不仅能辅助法官办案,还破解了量刑公正的难题。这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多次受到最高法院的充分肯定,一些经验在全国推广。
特别是,去年海南高院强化了顶层规划,提出了“12446”智慧法院发展战略,即打造全业务数据资源中心“一个中心”;构建统一办公办案的内网门户和统一对外服务的外网门户“两个门户”;坚持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服务廉洁司法“四个服务”,以及着力加强顶层设计等“四个方面”工作,突出全面覆盖等“六个特征”。最高法院将海南法院确定为全国“智慧法院”建设试点法院。
信息化、科技化应用不仅方便了法院干警,也为老百姓带来很多诉讼便利。现在很多当事人立案,不用亲自跑到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可以通过网上立案、微信立案、邮寄立案等方式来实现。如果你到各级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有任何关于立案、诉讼、法律方面的疑问,都会有一个智能法律服务机器人主动为你贴心服务。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美好愿景,在法院信息化、科技化手段大规模应用的趋势下正在加快实现。
3
陈凤超

海南法院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海南法院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海南法院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探索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对海南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海南的审判机关,海南法院自身建设与自贸区(港)建设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面临不少挑战。从外部来说,涉外案件会大量增加,新类型案件会增多,当事人的主体身份会更加多元、复杂,案件的管辖和法律适用问题比较突出等;从内部来说,涉外审判的人才十分缺乏,国际审判经验和司法能力不足,我们自己对自贸区(港)建设的相关知识和规则还不了解、不熟悉,法院现有的体制机制也不能适应自贸区(港)建设的需要等。
面对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迫切需要,2018年,我们主要做了这样几项工作:一是提出了“国家战略,海南担当,海南振兴,必有我功”的理念,激发全省法院干警在自贸区(港)建设中建功创业的热情和责任担当;二是制定了《全省法院队伍素能建设五年规划》,以建设一支适应自贸区(港)审判工作需要的国际化审判队伍为目标,实施全省法院队伍素能五年提升工程。三是借力借智提升建设能力。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开展合作,成立了海南自贸港司法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专题培训国际化审判团队,与海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建立外国法查明平台。通过积极争取,“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国际交流中心海南基地”已经获批落户海南。举办了海南自贸区(港)发展愿景专题讲座,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四是着手谋划专业法庭建设。知识产权法庭和涉外民商事审判庭建设等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五是启动“涉投资司法服务绿色通道”平台建设,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为在海南投资兴业的中外投资者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
下一步,海南法院将按照中央、最高法院、省委的部署,针对存在的不足和短板,结合实际,逐个破解,努力为海南的建设发展贡献司法智慧:一是结合海南实际,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中关于司法职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智慧法院、司法体制改革、队伍建设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工作部署逐条细化、实化,研究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意见。二是制定海南自贸区(港)法院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加强工作的统筹与谋划。三是继续加强对干警的培训,让干警学通弄懂自贸区(港)相关知识,能作为、善作为。四是创新法院工作体制机制,实现海南法院司法资源、机构设置的优化配置。五是依托百万人才进海南政策,逐步引进人才,尤其是引进对自贸区(港)建设有较强顶层设计与规划能力的人才以及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对海洋海域的司法管辖权、着力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动各项改革“精装修”。(纪惊鸿 周淑仪)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