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海南橡胶创新激励机制夯实产业人才基底
培育核心胶工,人均有效割株较改革前增长45%
“如今手头宽裕不少,生活越来越好。”7月27日,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邦溪镇,谈起成为核心胶工的收获,郑凤霞很感慨。
郑凤霞和丈夫符天慧是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橡胶)邦溪分公司的核心胶工。前两年,以打零工谋生,为生计发愁的夫妻俩,应聘成为该公司的普通胶工。一年后,通过努力,又成为核心胶工。今年以来,在工作效益继续提高的同时,还积极带动他人提升割胶水平。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面对天然橡胶市场价格低迷引发的胶工队伍老化、人员流失问题,海南橡胶勇于破题,持续推进核心胶工队伍建设工作,以提升“种管养割”水平、塑造岗位荣誉感等多元手段,不断壮大核心胶工队伍规模,夯实天然橡胶产业人才基底。
“通过核心胶工队伍建设,起到激励引导作用,让大家发展干劲越发高涨。”海南橡胶邦溪分公司兼龙江分公司总经理李振友说,公司完善薪酬分配机制,将绩效、职称等因素纳入重点指标,发挥指挥棒作用,全面提升核定胶工积极性,并在技术指导、管养标准、胶工培训和激励等方面发力,抓好胶园管理工作,实现橡胶产量、质量双提升。
与此同时,邦溪分公司还为包括郑凤霞在内的核心胶工缴纳完善的医疗和养老保险,让他们再无后顾之忧。
郑凤霞和丈夫刚入职时,还是割胶“门外汉”。如今,在核心胶工机制激励下,他们持续磨炼割胶技术,更加努力工作,已经熟练掌握了割胶技术,割胶产量稳步上升。两人共同负责10个树位共3000多株胶树,收入持续上涨。“在完善的机制下,我们割胶干劲越来越足,同时也更有意愿引领带动其他胶工。”郑凤霞说,今年,她作为核心胶工,不仅在连队中通过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和割胶经验激励他人,还积极主动带着新胶工练习,提升技术水平。
夫妻俩的变化,体现了海南橡胶核心胶工队伍建设的良好成效。截至2025年6月底,海南橡胶核心胶工总数达4600多人,较改革前增幅达35%;人均有效割株较改革前增幅达45%。一批批优秀的胶工扎根胶林,以汗水浇灌,让天然橡胶产业枝繁叶茂。
岗位有收益,产业有成效。海南橡胶通过持续推行和优化“实产计酬”模式,建立胶工收入增长稳定机制,通过优化树位配置,切实提高人均割株、人均产胶和人均收入。
海南橡胶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锲而不舍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聚焦突出问题,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持续驱动发展,计划至2026年将核心胶工队伍规模扩充至8000人以上,并通过改革核心胶工薪酬分配机制,真切关注胶工住房、社保、住房公积金等权益,持续激发其创造力与战斗力,不断筑牢天然橡胶产业根基。(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钰 通讯员 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