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海口7月24日电(记者罗江、陶虹)进入暑假,位于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白沙起义纪念园热度不减,一批批游客到此聆听黎族、苗族群众主动寻找共产党的故事。一街之隔的番响村,村史馆、王国兴故居也吸引了不少意犹未尽的游客前来探访。
7月20日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起义纪念园拍摄的白沙起义领导人王国兴塑像。新华社记者 陶虹 摄
番响村是白沙起义的策源地。1939年,日军侵略海南岛,琼崖国民党当局败退到五指山区,对黎族苗族人民进行残酷压迫。1943年,黎族首领王国兴奋起率众反抗,发动白沙起义并主动寻找党组织,为琼崖抗日独立纵队进入五指山区,并相继建立白沙抗日根据地和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番响村村史馆详尽展示了这段历史,也通过老物件、老照片诉说着村庄在党的领导下奋力创造新生活的故事。如今,老区村庄展露新颜——海南中线高速公路从村边经过,青山绿水环绕下幢幢民居错落有致,槟榔、食用菌等多元产业让村民钱袋子越来越鼓。
图为7月4日拍摄的番响村一角。新华社记者 罗江 摄
“好日子是从寻找党组织开始的。”番响村老党员王国珠说,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代代相传,让全村人更加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念。村里有什么工作,都有党员带头;县里、镇里安排的工作,番响村也争当先进。从过去的兴修水利、抓粮食产量、普及义务教育,到如今产业振兴、乡村规划等,番响村都走在前头。
眼下,番响村里白沙起义风景区游客集散中心施工正酣,建成后将汇聚更多人流。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郭振华介绍说,近年来番响村持续开展生态修复项目,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为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奠定了基础。未来将拓宽旅游业态,运用新技术生动展现历史场景,设计沉浸式体验旅游线路。
琼中地处海南中部山区,山高林密的环境曾为武装斗争提供天然屏障。与此同时,这方绿水青山也一度因交通闭塞、耕地稀缺而发展滞后。多年来,当地革命老区村庄在党的领导下因地制宜发展,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与黎母山、鹦哥岭一脉相连的峰峦之中,沿着蜿蜒山路驱车向前,尽头是一个名为什寒的村庄。
图为什寒村航拍(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白沙起义受挫后,王国兴带领起义群众走上鹦哥岭、什寒山坚持斗争。1943年10月,王国兴等黎族首领在什寒村召开什乓会议,一致决定出山寻找共产党。这标志着白沙起义发展成为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自觉武装斗争,对琼崖抗战发挥了积极作用。
走进什寒村,沿着“寻红路”“什乓路”漫步,依然能探寻什乓会议旧址等红色印记。早已不同的是,村民居住环境经历了茅草房、瓦房、水泥房的几代变迁,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也成为历史。
7月3日,张新云在苗圃查看咖啡苗长势。新华社记者 罗江 摄
什寒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新云介绍说,近年来,村民们靠开办农家乐、售卖山货拓宽了收入来源。但要实现持续稳定增收,还得利用好生态优势发展特色种植业。
“村庄地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区,我们要用好这块‘金字招牌’,找准发展路子。”张新云说,依托高山雨林资源优势,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带领村民探索发展雨林大叶茶、高山咖啡。
在历史与生态的双重馈赠下,琼中革命老区村庄不断探索“红色文化”与“绿色产业”交融的特色发展之路。目前,什寒村茶叶年产值已达到100万元,开辟了阿拉比卡小粒种咖啡种植示范基地,加快向村民推广种苗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