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鼓点穿透八月的热浪,桨影划破星海湾的碧波,一场持续三个月的龙舟盛宴在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横沟河激情上演。这场采用“周周赛、月月赛、季赛大满贯”阶梯式赛制的群众性赛事,不仅激活了民俗文化的新活力,更成为推动美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创新赛制,激活民俗新活力
2025年8月16日下午,美兰区星海湾广场水域人声鼎沸。随着发令枪响,龙舟队的健儿们如同离弦之箭,划手们在鼓手铿锵有力的节奏指引下同步发力,桨叶翻飞激起层层浪花。在这场紧张激烈的月赛冠军争夺战中,万宁港龍龙舟队凭借着出色的团队协作与顽强的拼搏精神,率先冲过了终点线,顺利晋级季赛。现场,岸上数千名热情观众的呐喊声与欢呼声交织在一起,现场氛围热烈高涨。
自今年起,美兰区打破传统龙舟赛“一年一办”的局限,以“周赛+月赛+季赛”的阶梯式赛制,将龙舟赛从单一的节日限定活动,转变为贯穿三个月的赛事。
周周有赛、月月比拼,再加上季赛大满贯,如此紧凑且丰富的赛程安排,让每一位龙舟爱好者都大呼过瘾,尽情享受竞技的乐趣。“渔家子弟、高校校友、救援志愿者、专业运动员”等各界人士踊跃参与,同场竞技。首场周赛吸引6支队伍参加,第二场周赛增至8支队伍比拼,第三场月赛进行精心分组,8支职工组队伍与8支公开组队伍分别展开激烈比拼,各展所长、各显神通。
值得一提的是,三个月内共举办9场比赛(含周赛、月赛及季赛),总奖金高达20万元,这一奖励不仅点燃了参与者的热情,更让赛事氛围空前热烈、紧张刺激。
“这种‘低门槛、高参与’的设计,让龙舟从专业竞技蜕变为全民运动,为激活地域民俗文化注入了强劲活力。”海口市美兰区文化馆馆长郑航介绍,此次赛事以200米直道竞速为赛制,大大降低了对选手持续耐力的要求,让更多非专业运动员和普通爱好者敢于组队尝试。同时,较短距离的比赛,时间紧凑,观众无需长时间等待,发令即是高潮,竞争与刺激并存。
传承精神,凝聚城市精气神
美兰区坐拥118公里黄金海岸线,自古便是“商舟所聚”的水埠之地。如今,乘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这片滨海城区正重新唤醒深植于血脉的“水文化”基因。龙舟赛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十人同舟,心齐桨齐。”万宁港龍龙舟队队长雷琪坦言,这支由普通渔民组成的队伍,将成功归功于刻苦训练。
竞技运动没有捷径,龙舟运动更是如此。7岁的吴钟乐是龙舟赛的小粉丝,他从小就喜欢跟在龙舟队后边模仿划桨动作,如今已是三联先锋队的一员。“我喜欢划龙舟!我的梦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划龙舟的高手!”小钟乐说。自1993年三联村组建起美兰区首支专业龙舟队起,龙舟文化的种子便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两年后,这支队伍代表中国远赴新加坡参赛,并以卓越的表现一举夺冠,为美兰区龙舟文化的国际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时光荏苒,三十余载春秋更迭,美兰区的龙舟文化非但没有褪色,反而在今年“海口杯”国际龙舟邀请赛上大放异彩,包揽了200米与500米双料冠军,再次证明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懈的精神追求。
“龙舟文化,于我们而言,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城市精神的生动体现。”海口市美兰区旅文局四级科员王颖涵表示,“我们不仅要守护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龙舟文化代代相传,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精神内涵,让龙舟精神真正融入城市的血脉之中,成为推动美兰区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时隔30多年,美兰区的龙舟文化历经风雨洗礼,非但没有衰败,反而在新老队员的接力中愈发兴盛,这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精神的永恒延续。
汇聚人气,带动水岸新消费
龙舟赛不仅点燃了市民的观赛热情,更显著拉动了周边餐饮、零售等消费,成为驱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这次赛事给我们商业街带来了大量的客流。”海口星海湾市场总监胡迪介绍,自从赛事举办以来,餐饮商家的营业额普遍提升了80%,直接抬高了餐饮消费的峰值,也提升了星海湾广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海口星海湾广场联合美兰区多个职能部门,推出了主题市集、限定商品车展、围桌宴等配套项目,延长了客人在商业街的停留时间。看龙舟、品海鲜、游美兰、享服务,龙舟赛如同一根金线,将分散的文旅资源“珍珠”串成璀璨项链。美兰区以龙舟赛为纽带,巧妙串联东坡老码头、南渡江渔村等散落的文化地标,着力打造“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消费”的链条效应。
美兰区的龙舟赛创新,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事,更是对“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精神的生动实践。通过高频次的赛事活动,美兰区成功突破了传统文旅的季节性桎梏,以持续的活动引流聚气,激活消费市场,为城乡融合提供了鲜活的“水岸样板”。美兰区将根植千年的民俗文化淬炼为极具辨识度的城市IP,成为吸引外部目光、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闪亮名片。
桨声阵阵,鼓点铿锵。龙舟这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正凝聚起一座城市的精气神,引领海口市美兰区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破浪前行。(王雯君、林一帆)